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支援青海:培育好医院、打造好队伍

发布时间:2024-06-02 21:34:15 来源: sp20240602

   中新网 西宁4月12日电 (记者 张添福)青海省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有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又有“组团式”支援的省份。记者12日从青海省卫生健康委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通过此举措,旨在培育一批好医院、打造好队伍,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张添福摄

  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坚高介绍,2022年3月,中组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安排省内、外29家三级医院,77位医疗专家帮扶青海省14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医院。

  据悉,2023年7月,中央组织部等四部委印发通知,正式组织实施青海省6州州级人民医院“组团式”支援,援青六省市55家医院对口支援青海6州人民医院,其中三甲医院50家,占91%,旨在推动受援地培育一批好医院、造就一支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疗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水平等。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甘、川三省交界处,自然条件恶劣,州域面积广,民众居住分散。果洛州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上海援青干部周峰介绍,2023年,州县两级医疗机构三四级手术比例提高到50%以上,手术量增长45%,70多项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填补州域内多项行业技术空白。

  周峰说,以“孙金峤博士工作站”“陆颖理博士工作室”为桥梁纽带,将支援力量由分散转向集中,帮扶形式由单一转向多元,帮扶时间由短期带教转向长期合作,技术帮带由点向面,积极搭建高端人才培养平台,实现了由“输血供氧”向“造血制氧”的转变。

图为上海援青医疗人才介绍情况。张添福摄

  从“做了什么”直接转变为“做成了什么”——果洛州玛沁县人民医院院长、上海援青专家朱鑫璞说,想让当地民众真切感受到通过“组团式”帮扶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健康福祉。

  朱鑫璞介绍,该院目前拥有青海省唯一载有40排CT“移动医疗一体车”,融合了车载高清CT成像技术、5G远程通信技术、AI辅助诊断技术、影像专家复核会诊等先进技术和工作机制,有效解决高原地区CT合理配置困难、影像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实现了“大型设备能跑路、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的目标。

图为上海援青医疗人才朱鑫璞(左)在牧区走访。受访者供图

  玉树州卫生健康委主任金莲介绍,从2016年至今,北京市卫健委先后派出专家8批次131人进驻当地各综合医院,采取“一对一”“一对多”“手把手”等师徒结对方式,为州人民医院先后培养出101名技术骨干,在全州范围内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000人次。

  在金莲看来,自2010年北京—玉树对口援建关系确立以来的14年,凝结了北京、玉树两地干部群众的心血汗水,注定载入两地协同发展史册,“立足新起点,我们筑牢高原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线、推动实现健康玉树发展新目标的信心更足、动力更强。”(完)

【编辑:李岩】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光明时评】货物贸易连年增长 彰显中国经济韧性 - 怎样保护利用好特色种源

【光明时评】货物贸易连年增长 彰显中国经济韧性

发布时间:2024-06-02 21:34:17 来源: sp20240602

  【光明时评】

  作者:刘诚(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日前,世界贸易组织(WTO)发布2023年全球货物贸易数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进出口总值5.94万亿美元,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其中,出口和进口国际市场份额分别为14.2%和10.6%,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和第二。在世界经济艰难复苏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

  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0万亿元,进出口增速创6个季度以来新高,持续释放积极信号,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提供了宝贵的确定性。3月份反映出口、进口订单增加的企业比重均较上月明显提升,预计二季度我国进出口将持续向好,上半年基本保持在增长通道。

  产业链韧性和产业体系配套完备的优势,是决定我国贸易强国地位的产业基础。2023年,我国进出口中间品25.53万亿元,占整体进出口总值的61.1%,体现了我国以实际行动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的大国担当。一方面,我国为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顺畅运行提供广泛的中间品。2023年,我国出口中间品11.24万亿元,占我国出口总值的47.3%,满足了全球不同地区的产业发展需要,深入参与了国际分工、全球价值链增值过程。另一方面,扩大进口中间品,有力保障了国内的生产供应,并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市场。2023年,我国进口中间品14.29万亿元,占我国进口总值的79.4%,为满足国内生产需求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表明“中国制造”地位稳固。

  总量回升、占比稳定的同时,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比重上升,显示我国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为世界经济注入强劲动力。一方面,我国贸易产品结构持续改善,质量不断提高。高端机床、航空航天装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增长加速,中国品牌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一季度,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39万亿元,增长6.8%,占出口总值的59.2%。另一方面,面临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历史机遇,我国不断形成新的比较优势。人力资本红利不断释放,跨境电商、小批量和定制型产品、“新三样”成为外贸增长亮点。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正向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环节迈进。

  从微观主体表现来看,企业获得感显著上升。民营企业外贸增长较快,主体活力竞相迸发。一季度,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5.53万亿元,增长10.7%,占进出口总值的54.3%。这样的成绩,来自企业在我国制度型开放中获得的实实在在的实惠。一季度,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项下享惠进口246.9亿元,涉及税款减让6.7亿元,分别增长35.3%、38.7%,惠及企业4320家。去年中国出口的自主品牌产品中,66.4%的产品由民营企业生产,民营企业的回暖上升促进了品牌建设管理,显著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与全球发展趋势相同,我国服务贸易积极向好。近10年,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全球跨境服务贸易年均增速是同期货物贸易增速的1.5倍,在全球贸易中的占比提升至22%,贸易增长点正转向服务贸易。我国也在积极布局相关领域,并已取得良好成效。2023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65754.3亿元,增长10%。今年1至2月份,我国服务贸易继续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服务进出口同比增长22.8%,实现“开门红”。

  贸易地位的稳固和贸易形势的持续好转,让全球商界看到广阔机遇,坚定了外资对中国的信心。近期,中国美国商会、中国德国商会分别发布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企业计划增加对华投资。亚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外机构纷纷上调中国经济预期。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逆全球化浪潮、贸易摩擦问题、地缘政治风险仍存在。因此,我们要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有利于市场配置跨境资源的制度环境,深化同各贸易伙伴密切合作,努力为全球贸易复苏作出新的积极贡献,为国内新质生产力发展赢得更加稳定有利的外部环境。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19日 02版) 【编辑:胡寒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