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范大学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9项发明专利转让落地

发布时间:2024-06-02 21:22:16 来源: sp20240602

   中新网 天津3月14日电 (王在御)记者14日从天津师范大学获悉,天津师范大学与江苏贝嘉宁硅业有限公司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开发技术专利权转让近日成功签约。该学校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张波研究员为第一发明人的9项发明专利签署专利权转让合同,合同总额900万元人民币。

  鉴于传统电池材料已经不能满足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化的发展,天津师范大学集聚优势资源,支持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张波研究员带领团队,依托储能材料表面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在高容量硅碳负极材料的产业化研发近10年。目前取得的科技成果技术成熟度高,可以有效提升锂离子电池容量。

  就当前的市场而言,在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方面,负极材料以人造石墨为主。同石墨相比,硅材料理论容量接近其十倍。同时,硅基负极材料还具有低脱嵌锂电位、环境友好、储量丰富等优点,所以被视为最具潜力的下一代负极材料。

  专利第一发明人张波谈表示,“我们采用特殊的工艺制备得到了50 nm以下的纳米硅材料,实现了纳米硅有效的分散和包覆,并与石墨负极材料进行了匹配,这样既可以提升复合材料的比容量,又可以保证硅碳负极较高的库伦效率,同时整体工艺非常有利于规模化生产,从而使产品成本降低,稳定性提高。”

  江苏贝嘉宁硅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面向新材料,随着产学研合作一体化推进,科研投入的持续增加,以及合作日益紧密深入,必将促使科技成果更加丰富,为新能源行业发展增添更多新的动力。”

  下一步,天津师范大学将继续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理念,强化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在服务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善作善成。(完) 【编辑:李岩】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41种药品采购成功 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 - 韩正出席第六届创新经济论坛并访问新加坡

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41种药品采购成功 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

发布时间:2024-06-02 21:22:17 来源: sp20240602

   中新社 上海11月6日电 (记者 许婧)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6日在上海产生拟中选结果。此次集采有41种药品采购成功,拟中选药品平均降价58%,预计每年可节约药费182亿元(人民币,下同)。

  据了解,医药企业积极参与本次集采,262家企业的382个产品参与投标。205家企业的266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其中包括200家国内药企的260个产品,5家国际药企的6个产品(包括1个原研药和5个进口仿制药),投标企业拟中选比例约78%,平均每个品种有6.5家企业拟中选。本次集中采购企业中选率高,民众减负效果好,实现了“降负担、促发展、保供应”多重目标平衡。

  本次集采涵盖感染、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精神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以及急抢救药、短缺药等重点药品。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来那度胺胶囊2023年5月专利到期后及时纳入集采,每粒(25mg)从平均约200元降至15元,每月可节约药费3880元左右,患者负担明显减轻。

  治疗胃肠道疾病的雷贝拉唑口服常释剂型、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干混悬剂等3个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价格明显降低。治疗心律失常的胺碘酮注射剂、用于抢救休克的多巴胺注射剂、用于催产的缩宫素注射剂等5种短缺药品和急抢救药品,通过“带量”采购方式稳定企业预期,实现保障供应与合理降价的多元目标平衡。

  2018年以来,中国国家医疗保障局已组织开展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共纳入374种药品,平均降幅超50%。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指导各地及中选企业做好中选结果落地实施工作,确保全国患者于2024年3月用上本次集采降价后的中选产品。(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