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海派中医文博馆:在千年新场古镇与中医药老物件相遇

发布时间:2024-05-31 02:09:25 来源: sp20240531

   中新网 上海4月7日电 (记者 陈静)清末至民国的中药厚朴饮片和中药四连瓶、民国时期浦东三听堂挂号签、中西医汇通流派巨擘陆渊雷先生绘制的书法扇面、民国时期的如意丹和行军散……

贾杨对海派中医文博馆中的老物件如数家珍。记者 陈静 摄

  记者7日来到有近1300年历史的古镇——新场,探访不久前刚刚开幕的海派中医文博馆。沿着新场古镇的石板路,记者走进位于新场海派中医文化基地之中的海派中医文博馆。

海派中医文博馆中展示了中医的医疗器具。记者 陈静 摄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医药科学和医疗技术。据介绍,海派中医文博馆中的老物件种类囊括了中药炮制工具、计量工具、医疗器具和徽章证书,是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药店经营、院校建制、名医往来的缩影。在上海市中医文献馆馆长贾杨看来,中医药老物件是见证中医药历史发展的宝贵财富。

  记者看到,仙圣堂的药方雕版,上面的字是反过来的。贾杨介绍,这是过去的中药老字号专门制作药方的雕版,印的时候是倒扣过来印在纸上的。老药号把药方印好后,发给老百姓,传授如何用中医的方法处理日常疾病。

  这位多年研究中医文献的专家对馆内的诸多展品如数家珍:印有童涵春堂标识的中药厚朴饮片货样表明了交易时货品的规格;吴县国医学会职员证好比如今的工作证,除了医生的个人信息,还标注了其医学专长,比如:内科、外科等;民国时期著名中医陆渊雷除了医术精湛,还精通琴棋书画,馆内展示的书法扇面画面简洁,但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

海派中医文博馆中展示的食药物质,即:既可以作为药物,又可以作为食品。记者 陈静 摄

  据悉,海派中医文博馆是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与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直接指导下,由上海市中医文献馆与新场镇人民政府共同打造。创办于1956年的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唯一以馆员制为特色、称谓为“馆”的中医文献研究机构。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承担了大量中医古籍、医史及临床文献的研究工作,比如,由陈苏生、董廷瑶等名老中医组成学术继承小组,承担《医林绳墨》《神灸经论》等5种中医古籍的校勘;对《喻嘉言医学全书》《章太炎全集(八)医论集》《病机汇论》等多部明清及近代医著进行了点校和出版。因此,该馆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图片和资料。

海派中医文博馆特别设立中医古籍阅读区,展示清朝和民国时期的中医原版书籍,同时还设立了中医古籍文献电子阅读区。记者 陈静 摄

  在海派中医文博馆,贾杨为记者介绍了丁氏膏药纪念盒。“在海派中医流派传承中,以内科特色为主的丁氏内科是其中一个著名的流派。”贾杨说,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研究发现,原来,在外治方面,丁氏内科也有使用药膏的传统。在海派中医文博馆中展出的是一套丁氏膏药完整包装,并配有说明书。贾杨表示,这说明当时海派内科中医流派涉及病种已经很广,对外治法也有独到见解。

《疟疾专辑》是当年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的老馆员们出版的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记者 陈静 摄

  在海派中医文博馆中,有一本《疟疾专辑》。贾杨告诉记者,这是当年上海市中医文献馆的老馆员们出版的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这本书为后来屠呦呦团队提供了借鉴。”贾杨解释,书中讲述了青蒿的有效使用方法。《疟疾专辑》里记载了在《肘后备急方》中青蒿如何充分发挥药效方法:用水浸后再绞汁给患者服用。受此启发,屠呦呦团队探索采用乙醚低温提取法,提取青蒿素,获得极好的杀灭疟原虫的效果。

  海派中医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敢为人先、扬弃创新”为其鲜明特色。海派中医文博馆为何“花落”在新场?贾杨解释,其实,具有千年历史的新场古镇也与中医药文化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据了解,新场的中医药业,在宋元时期初具规模,明清时期渐趋兴盛,涌现出《山居要览》作者杨瑀、御医沈政、太医院吏目倪邦奇等中医界名人,催生了原南汇县最古老的药店——新场奚长生药店。《上海医药志》称其“是上海有文字记载最早的民间中药店,自制的紫金锭在明代后期名播江南”。

海派中医文博馆位于有着近1300年历史的古镇——新场。记者 陈静 摄

  到了近现代,新场中医药业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起伏不定,但始终名医辈出。据记载,彼时新场古镇上,在药号坐堂或私人诊所、医寓行医的中医师有近30人,其中不乏张荣伯、陈济川、顾吉甫、高若溪等名医。

  如今,正值春盛,桃花香溢。做中药香牌、制作桃花版画、制作桃花笺纸……一系列与中医相关的文创活动正在新场举行。今后,海派中医文博馆将举办丰富多彩的青少年体验活动,进一步开展中医和传统文化科普和推广。据透露,目前上海市中医文献馆正在开发与中医药相关的线上游戏,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贾杨希望未来年轻人更多地体验中医的健康生活。记者 陈静 摄

  据悉,随着上海市中医文献馆在新场建设“海派中医文化基地”,亚洲一流的中医特色医学中心建成启用,贾杨表示,新场古镇中医药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完)

【编辑:李润泽】

Warning: Cannot modify header information - headers already sent by (output started at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13) in /www/wwwroot/jintexws.com/snews.php on line 17
马拉松爱好者如何利用营养助力跑步健康? - 香港单车节开幕 近5000名车手驰骋维港畔

马拉松爱好者如何利用营养助力跑步健康?

发布时间:2024-05-31 02:09:26 来源: sp20240531

  2023年北京马拉松将于10月29日开跑。根据赛事主办方公布的竞赛规程,除了200多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另外还有约3万名大众参赛者。近年来马拉松越来越成为全民健身、展示城市、推动综合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并成为民众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马拉松是一项长时间的耐力运动,对个体的体能和营养状况要求极其高。日程训练和赛期是否能够保证合理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以及充足的水分补给都对跑者的运动表现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的大众跑者,如何利用营养助力跑步健康呢?以下这些营养知识,你一定要早知道。

  日常训练期如何吃?

  脂肪和碳水是能量主要来源

  虽然目前对我国马拉松运动人群的营养状况研究较少,仅有的小样本研究显示,该人群存在总能量和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营养知识缺乏等问题。

  由于马拉松运动的主要供能方式是有氧代谢,因此经过多年的日常耐力训练,增大最大吸氧量和提高体内糖原存储量,对提高运动成绩相当有效。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是日常训练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仅有一小部分来自蛋白质。

  因此,日常训练中,碳水化合物需要达到8-12G/KG/D(每千克体重每天用量),可以选择米面、淀粉和薯类食物。脂肪供能比应达到20-35%。由于路跑容易出现肌肉丢失等状况,因此蛋白质摄入需要达到1.4-1.8G/KG/D,可以选择瘦肉、禽肉、鱼类、蛋类、大豆和蛋类。液体补充量为3-5L/D,可根据尿液颜色和口渴感选用白开水和运动饮料等。

  举例来说,一名60KG的大众跑者,在日常训练期间,每日碳水化合物需要量为480G-720G,蛋白质需要84G-108G。常见食物中,5个鸡蛋提供约40G蛋白质,一斤肥瘦猪肉提供约65G蛋白质,一斤瘦猪肉提供约100G蛋白质。

  比赛前的膳食营养如何达标?

  需大量摄入含糖丰富的食物

  一般来说,人体内的糖储备最多只够完成80%的马拉松距离。即在经过35KM奔跑消耗后,糖储备已近枯竭。如果想要跑得更快更好,需要在比赛前通过大量摄入含糖丰富的食物,比如通过主食、含糖饮料和水果等方式,提高糖储备。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普通跑者推荐使用缓和型糖负荷法,即在赛前3-4天,通过少量多次的方式,连续摄入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并在此期间尽量逐步降低运动量。比赛前一日开始,需要通过补液盐或盐丸来补盐,不仅能防止抽搐,还有利于水分在体内的潴留,防止因水分丢失造成的心率过速。

  比赛当日的膳食如何吃对?

  需要充足的补水量

  马拉松比赛时,主要以消耗糖为主,脂肪为辅。以一名60KG运动员为例,完成马拉松比赛需要的能量约为2520KCAL。有研究显示,某优秀男子马拉松运动员全程马拉松消耗糖为474G,消耗脂肪为27.5G。

  以7点开赛和5点起床为例,起床后食用2片面包和1大杯果汁(加盐3G)。半个小时以后,食用能量棒1个。再过半小时后,饮用运动饮料和矿泉水。在长跑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有约90%以汗液蒸发等散热形式排出体外。补水量相对越充足,跑者核心温度相对越低,越有利于运动能力的保持。正式比赛时,每2-3KM有一个饮水站,方便参赛者少量多次饮用。

  比赛后如何补充营养?

  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食物

  马拉松跑者在比赛时几乎消耗了储存的全部糖原,为了恢复储备,需要摄入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糖原恢复需要3-5天时间。比赛后,可以通过运动饮料,或者主食类食物补充碳水化合物,30分钟内补充碳水化合物1.5G/KG(每千克体重用量),然后每两小时补充一次。另外,各种微量元素也是必需。

  女性跑者容易出现钙、维生素D和铁的缺乏。合理补充这些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帮助跑者保持健康、避免受伤并促进运动后的及时修复。

  文/欧阳一菲(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副研究员) 【编辑:邵婉云】